春光裡,我們常循著牠的鳴聲,追逐大冠鷲,期待哪一天可以拍攝到大冠鷲對爪的畫面。

 
陽光晴朗的早晨,約9-12點時,總可聽見「忽悠、忽悠」高亢的鳴聲從天而降,這枚飛行的黑色剪影,便是今年春天的焦點。
 
很自然地,今年2010年與孩子們分享自然的第一課,便是從春天的大冠鷲開始。
大家幫忙把望遠鏡和攝影器材搬上頂樓,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未知的活動,空氣中開始凝聚熱絡的氣息,炙熱的陽光曬紅他們的頸脖和臉頰。
 
中、高年級的孩子們練習單、雙筒望遠鏡的操作,目標是遠處屋門對聯的詩句、高速公路上的車輛顏色、和樹上的白頭翁和鳥巢。
 
國中的孩子們學會調整相機焦距後,便可自由追拍空中的大冠鷲。
 
「大冠鷲來了!」「牠又飛回來了,快!」小小攝影師才剛上手,一隻羽翼完整的大冠鷲就在我們的頭頂低空飛行。孩子們期待的快門聲遲遲沒有響起,他們不斷地催促,聲調越來越高,越來越焦躁:「王群,快!快!快!」「牠要飛走了!」「哎呀,牠飛走了!」有人提高嗓們大喊,有人嘆息。我和恐龍不禁相視而笑。我想,面對快門時,那種遲疑的窘迫、急躁的催逼、沉穩的調息,種種都是自我磨練。而此刻,在這群孩子身上,我看見了自己的課題。
 
「大冠鷲又回來了。」「來了!又來了。」孩子們大叫。
 
這次,恐龍借走孩子手中的相機,鎖定目標,快門響起,「達達-達達達」連續追拍這隻逐漸遠離的大冠鷲。好不容易,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長氣,紛紛跑來圍觀大冠鷲展翅翔飛的仔細模樣。
 
香山沿海的次生林,有著整片相思樹和荔枝樹所構成的綠帶,大冠鷲從山谷乘著熱氣流升起,徘徊其上。牠位於生態系食物鏈的頂端,以爬蟲類和兩棲類為主食,尤其嗜食蛇類,所以又稱蛇鷹或蛇雕。一隻大冠鷲的存在代表著生態系中擁有充沛的食物來源,蛇、鼠、蛙、蟲和大面積的森林缺一不可。因此當我們看見一隻大冠鷲在天空自由地翱翔時,那正代表著我們住家附近還擁有完整健全的自然環境。我們希望透過一隻大冠鷲的視野,帶領孩子們俯視家鄉的山丘和港灣。
 
如果熟悉大冠鷲出現的時間地點,就算沒有望遠鏡和相機的輔助,也可以抬頭用肉眼靜心觀察牠翔飛變化的剪影之美。在孩子們率性純真的作品中,我們也看到他們想飛的願望或迷惘。
 
不是嗎?當人們開始接觸一個未知的領域,總是從「什麼都不知道」的開始。在群體中,有時渴望「單飛」的意念卻如此強烈。
如果,我有翅膀,我想飛越一片櫻花林。
飛吧!飛過熾熱的紅與黃,貼近平靜的藍。
飛,淘氣地飛,和自己的影子一起飛。
 
溫暖溼熱的南風吹起,春天已進入尾聲,我們仍未拍到大冠鷲求偶對爪的畫面。但是在大冠鷲剪影作品中,我們看到一幅幅孩子們首航的心靈風景。
 
 



相關文章:

千萬不能小看大冠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