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自然中觀察總是充滿不經意的相遇,在交會的那一刻有時我們並不清楚自己看見了什麼?但是了解之後刻意再回去尋找時,卻不一定每次都能如願找到,所以驚喜與失望往往如影隨形,這就是在自然中行走探索的樂趣。
魯壁山莊旁有一條陵線,是山莊主人英雄為了老婆的健康特別開闢的,路程不長坡度不陡正適合林中漫步,尤其是雲霧山嵐飄渺的時候,踏在鬆軟濕潤的落葉堆裡,有種成仙的感覺。每次上山下來經過這裡,如果時間足夠,即使1個鐘頭也好,來個小小健行,之後在魯壁山莊的咖啡屋小坐一番,點個水果茶和鬆餅,身體與心靈都能得到徹底的放鬆,比去人擠人的內灣好多了。
而且你永遠都不知到會遇上什麼寶貝?比如說老婆相機中的這隻小灰蝶。她只是經過路旁的波葉山螞蝗時看到就順手拍了2張,也沒有把走在前頭的我叫回來,等到休息時我看到才發現是沒看過的種類,從停棲的植物和牠的行為上判斷,覺的應該是平山小灰蝶,回程時特地去找已經不見任何蹤影。
回來翻了圖鑑問了老師,把照片寄去確認沒錯,就是分布普遍卻數量稀少的平山小灰蝶,尤其是野外產卵的紀錄更是難得見到,所以又跟著老師上山一趟,因為過了這段時期就看不到了。
豆科的波葉山螞蝗喜歡日照充足的林緣路旁,秋天正是它開花的時候,粉紅色的小花相當明顯,波紋小灰蝶和琉璃波紋小灰蝶都是它的寄主以花苞為食,另外台灣三線蝶和琉球三線蝶則會利用它成熟的葉片。
為什麼這麼漂亮植物會有一個這麼奇怪的名子 - 山螞蝗?當然和它種子的傳撥方式有關,當成熟的豆莢變黑時很容易剝離,藉著上面的細小鉤毛附著在經過的人畜身上,就好像螞蝗附身一般神不知鬼不覺就輕易傳送到遠方落戶萌芽。
不過平山小灰蝶利用的是嫩葉和花苞部份。
時間一到果然準時到來,一來立即直奔現場,此時得跟好不要讓牠脫離視線,不然一旦停下就難再發現了。
偶而會吸一下波葉山螞蝗的花蜜。
只見雌蝶在枝葉之間鑽來鑽去調整位置,我們只好跟著上上下下調整角度,搞的滿身大汗還是拍不到滿意的產卵照片。
等到中場休息時好不容易有一張沙龍照,一顆微小的白色卵粒隱藏於葉間。
不久太陽逐漸散發熱力讓平山小灰蝶展示紫藍色的背面。
產在大葉上的卵。幼蟲會躲在波葉山螞蝗的葉下刮食成熟葉片的葉肉。
產在嫩芽上的卵。
剛產下的卵其實是綠色的,然後逐漸轉成深色,幼蟲孵化後會躲在重疊的葉苞花苞之間極難發現,我發現年紀大了真的有差,老花眼怎麼也找不到幼蟲在哪裡,只好等長大一點再繼續紀錄囉。
延伸閱讀:
蝴蝶生態面面觀 - 平山小灰蝶
台灣特有亞種 - 平山小灰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