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為期5天早出晚歸的拍攝活動中,副局長秦明 和杜鵬軍 先生全程導覽,使我們得以在大海子和跳墩河各地順利拍攝黑頸鶴覓食和飛翔的鏡頭,同時飽覽大山包銀粧樹掛及雞公山險峻開闊的美景,對於高原居民簡樸的農家生活與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1876年俄國學者普爾傑瓦爾斯基在青海湖發現黑頸鶴,這是人類首次正式記錄黑頸鶴。據報導,世界原有32種鶴類,現今僅存15種。而黑頸鶴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濕地的鶴類。黑頸鶴為大型飛行涉禽,具有足長、喙長、頸長的典型涉禽類特徵。

成年黑鶴頸體重在57公斤之間,體長1.141.5米 。黑頸鶴的體羽為灰白色,頭頂皮膚紅色,有稀疏髮狀羽。除眼後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部和頸的上部為黑色,故稱黑頸鶴。

在中國,黑頸鶴生存在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肅、雲南和貴州7個省區。目前全世界的黑頸鶴總數約在一萬隻以內,是世界級珍稀瀕危物種,也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大山包地區的黑頸鶴主要夜棲在大海子和跳墩河水庫兩個區域,一大早天剛亮就會飛到附近的田地裡覓食,這裡的農作主要是蕎麥、土豆﹝馬鈴薯﹞,農民收成 之後留在田地裡的就是黑頸鶴度冬的糧食。

等到中午時分,四散在各處農田裡的鶴群會再次飛回水庫邊的溼地喝水沐浴,因此工作站的人原也會配合利用這段時間給鶴群補充食物,他們僱用了當地的農戶擔任這項工作,其中陳光會女士已經是第二代的投食員。

每日中飯過後,她會挽著 一籃的包穀進入保護區,並搓口吹出高亮的哨音呼喚鶴群前來,一時之間只見黑頸鶴三五成群翩翩飛臨,斑頭雁、綠頭鴨和赤麻鴨也會趁機來分一杯羹。

 

此時雖然還未到繁殖季節,但有時運氣好還是可以看到一些特別的畫面。鶴群通常會以家族為單位活動,通常是兩大兩小或是兩大一小,當不同的家族降落或是聚集在一起時,偶而會有象徵性宣示領域的鳴叫,甚至會引起家族之間的和鳴或是齊鳴,至於較激烈的求偶動作則必須等到來年三月,鶴群即將北返之際才會較為頻繁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