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崁是西嶼鄉的一個傳統小村落,位於大菓葉港上方的高地上。其實西嶼的每一個小村落都很傳統,只不過二崁的傳統有些現代,這麼說似乎有些矛盾,因為老建築經過翻修,所以看起來很新。幾年前政府補助重建,條件是外觀必須維持以前的式樣,雖然是為了保存老建築,但也因此吸引了許多遊客,大家都來看二崁「傳統聚落」。



我們當然也來看了好幾次,老婆戴著很新的傳統花色遮陽圓帽,想像自己是個將要去田裡工作的婦人。



澎湖的田並不種稻米,因為雨量不夠,根據澎湖氣象站的資料,從明治30年(1897)到民國91年,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002.4公厘,但是年蒸發量卻超過1800公厘。這樣的氣候只能耕作旱田,種些花生番薯等耐旱的作物。而為了抵擋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居民將咾咕石堆疊成石牆。



多孔隙的矮牆並無黏結,手推即倒,但卻可以承受颱風,修補非常容易,技巧很重要,單純地讓石頭彼此之間卡住就行了。





澎湖人稱近處的田叫「菜園」,如果有井則稱「菜宅」,更遠處的田則稱山,所以如果澎湖人說:「我要去山裡工作」,並不是真的去爬山,只是去田裡耕作而已。





大部分的菜園菜宅就在住屋周圍,除此之外,土埕、茅廁、豬圈、牛椆、肥舎和三合院落,組成了傳統的生活空間。



說到二崁當然得說說陳家古宅,這部分在澎管處聽的很詳細,尤其是門牆上的裝飾物很有意思,每一種都代表了當時(甚或是現代也一樣)的價值觀。象徵多金的南瓜,用來裝財富的甕,希望年年有餘(魚),希望張(燈)結綵辦喜事。正中央的大老鷹則代表這家主人的氣勢,底下的時鐘指著03:30則代表勤勞,那時還不流行跑三點半,應該是凌晨起床的時間吧。





當時的陳家兩兄弟因為作藥賺了大錢,所以才能蓋如此氣派的房子,屋內陳設尚稱典雅,是二崁村唯一參觀要門票的,一人30元。



小鎮經過整理之後,頗符合一般觀光客喜歡的情調,街道乾淨,有當地的特產可買。







整體雖有一些商業活動,還沒有炒作的太商業。小街上安安靜靜,當地居民生活如常,巷口聊天的婦人看著來往的遊客,小朋友赤腳在石板地上嬉戲,使我們的侵入不至於太突兀。





有一次大中午去,巷道裡一個遊人也沒有,屋內主人大約也休息了,時間彷彿靜止一般定格在藍天下。








二崁雖然是很新的傳統村落,漫步其中卻很自在,不像在其他更鄉下的小鎮閒晃時,總有一種窺視別人生活的尷尬感,但也少了一種任意交談的隨興,因此我只能像觀光客一樣地走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