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期末的時候,看到楊老師在臉書上的分享,一對黑冠麻鷺在中部某間小學的樹上築了巢,正準備在校園裡孕育下一代。這樣的事件其實早已經不是新聞,這種曾被列為保育類的鳥種 在我剛開始賞鳥的時候並不多見,他們總愛在陰暗林下充滿落葉腐土的環境活動,動作輕緩像是格放的慢動作影片,後來知道在清大旁邊的光明新村有固定的族群分布,常常會在熙來嚷往的車道旁草地上覓食,有時會出現與蚯蚓拔河的有趣畫面,那也是他動作稍微激烈一些的時候。

  
近年來也許是大家關心環境的意識日益增強,對於這些繁殖在居家周遭的鳥種少了干擾,多了許多關心與觀察,把它視為一種優良居住環境的指標,所以發現黑冠麻鷺的新聞時有所聞,尤其他們對於優良的棲息環境似乎也有固著的現象,往往會連敘述年選擇相同的地方甚至樹木築巢育雛,而人類活動的校園、公園或是住家社區附近,只要有大片草地之處也就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活動的蹤跡。

 
 他們靠著灰褐如同樹幹枯葉一般的羽色,配合著緩慢謹慎的動作,和遇到危險時擬態成一截樹幹的滑稽本領,安靜地生活在我們住家的四周,有時過於安靜甚至讓人忽略他的存在,我就有過在清大往台北巴士站旁的南洋橡膠樹下的陰影裏,看見他們慢條斯理地覓食,完全無視幾米之外來往車流的喧囂與漫天飛揚的塵土黑煙,悠然自得活在一方小小天地裡。


  
後來在高峰植物園的小小溼地上方,也曾觀察過他們育雛末期兩隻亞成鳥的有趣模樣,雖然體型已經長得跟親鳥差不多大小,仍然賴在快要塞暴的巢中等待親鳥前來餵食,但是親鳥也不願妥協,就站在不遠的樹枝上冷眼旁觀,希望孩子能自己離巢獨立,一場耐心與毅力的比賽在初夏的蟬鳴聲中默默地進行著。

 
這次吸引我的是黑冠築巢的位置,竟然就在小學校園的中庭之中,一棵枝葉展開如扇的小葉欖仁之上,距離三樓的教室走道欄杆僅有不到三米的距離,平視角加上近距離,巢中白色的卵肉眼可見,而這對黑冠爸媽似乎也下定決心在此定居,國小孩童的嬉鬧奔跑,上課下課的廣播鐘聲,對他們完全不構成干擾,正是拍攝他們繁殖一個絕佳的機會。


 


楊老師還特地從新竹南下,架設了無線錄影設備,24小時的監看他們的一舉一動,並在網上發佈即時動態,讓大家可以遠端分享他們所有階段的喜悅,生蛋、大毛破殼、親鳥交班、餵食幼雛、小毛夭折、、、等等。育雛期間南下兩次拍攝記錄,感謝簡老師的熱情招待與無私分享,與小朋友之間的互動也讓人印象深刻,對於有這樣一對黑冠在學校築巢,小朋友們覺得非常新鮮好奇,下課時常會來關心進度,順便跟我們分享心得。

  
 最後,在我們去泰國度假的時候,剩下三隻雛鳥順利長大離巢,完成階段任務。把這樣的分享放在臉書上意外引起很多迴響,許多學生的家長來詢問或是告知他們家中有關黑冠麻鷺的種種事情,有些恍然大悟終於知道在傍晚時分發出『嗚、嗚』鬼魅一般的叫聲,原來是求偶時期的鳴唱,有些爬到頂樓幫我觀察巢位的狀況,並試圖為我找到一個好的拍攝角度,他們會用有些驕傲的聲調告訴我:『黑冠麻鷺築巢喔,我家每年都會有,不用跑到彰化啦』,『今年角度不好,明年築的比較低時再通知你來拍』。我欣喜有這樣的對話,表示黑冠麻鷺已經是一個好鄰居的代名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