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享有「黑頸鶴之鄉」美譽的大山包位於昭通市西部,距城區73公里 ,海拔3100 -3400,年平均氣溫62℃ 。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初,都會有黑頸鶴遷徙到昭通4縣區的19個棲息越冬點。

80年代,雲南省朝陽區攝影家協會主席祝明、副主席秦明、秘書張煒及宋大明等人,首先在大山包一帶發現黑頸鶴活動,這群喜愛鳥類生態的攝影師們,用相機忠實地記錄了黑頸鶴在大山包越冬地的情景,一幅幅精彩動人的攝影作品,揭開了黑頸鶴這世界珍稀鳥類的神秘面紗,並吸引了各界注目的眼光。

該協會更將部份攝影作品無償提供給大山包的旅店宣傳使用,積極推廣大山包黑頸鶴生態保育的工作。

由於保育觀念日益進步,大山包自2003年被設立為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2008年舉辦中國黑頸鶴之鄉-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旅遊攝影藝術節。

預計未來3年,大山包國家公園將朝向5A 級風景區發展。


這次能有機會到雲南拍攝黑頸鶴要感謝兩個人,王徵吉老師和吳紹同先生,說起來也算是巧妙的因緣。第一次知道吳紹同先生的名字是在印度的奇慶,我們一行人擠在人家的屋頂上拍攝簑羽鶴,一位印度女孩拿著一本中文書問我們是不是台灣來的?書的內容是有關各種鶴類的攝影集,裡面有張他和作者的合照,地點就是在我們拍攝的餵鶴廣場旁。書的作者就是吳紹同先生,他為了拍攝全世界的15種鶴類跑遍各地,接近八十歲的高齡仍有如此精神令人欽佩。他去過大山包拍攝過黑頸鶴十餘次,和當地的攝影愛好者和保護區的人員成了好朋友。

今年昭通市民政局本來是要邀請吳老先生舊地重遊的,不過吳老年事已高視力也不太靈光,所以推薦了王徵吉老師組隊前往。之前久仰王老師的大名,他是台灣拍攝黑面琵鷺的前輩,對於台灣黑面琵鷺的保育推廣貢獻良多,我們會認識他跟拍鶴也有些關聯。2007年年底我們跟著他的學生黃俊賢到南北韓交界的鐵原拍攝丹頂鶴和白枕鶴,回來後聚餐因而認識了王徵吉老師,後來密集地到過七股拍攝黑皮,都是承蒙他帶路和指導,受益良多。

因著這些巧妙的因緣,我們遂意外地有了這次的雲南之旅,當了小跟班上了高原拍攝珍稀的黑頸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