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蝴蝶棲息在低至中海拔的森林中,一年只有一個世代,成蝶於初夏的六月即出現,卻一直到秋末的十月才開始產卵,幼蟲的寄主植物是殼斗科的青剛櫟,即將結束生命的母蝶將綠色的卵粒排列整齊地產於葉下,孵化的幼蟲會群聚在一起啃食成熟大葉的葉肉,留下殘破網狀的線索讓我們追尋。

他們以極緩慢的速度成長,不斷地進食蛻皮渡過整個冬天,甚至可以到達十個齡期,這點跟大多數的蝴蝶都不同,牠們是台灣綠蛺蝶。

初夏時看到的個體顏色鮮豔、翅翼完整,V型的白斑嵌在綠帶之中,彷彿有種驕傲的宣示引人讚美:「瞧,我有多美」。

到了十月則多是羽翼破爛退盡鉛華的老蝶,逐漸消逝的生命卻在葉間悄悄地隱藏了新生命。

     

我們一行人跟著蝴蝶老師上山尋寶,望著青剛櫟滿樹的綠葉一時不知如何下手。

從平地到中海拔分布普遍的青剛櫟屬於常綠大喬木,即使到冬天也不會落葉,入秋之後大多數的嫩芽已經長成新葉,也許正是這個時候最適宜台灣綠蛺蝶來產卵。

我們仰著頭努力尋找自然留給我們的線索,經由老師的講解每個人都戴上了所羅門王的指環,開始了解自然所顯示的奧秘。

只要時間地點正確,馬上有人翻到了寶,綠葉底下隱藏的珍珠 - 綠蛺蝶的卵像是綠色的小飛碟。

     

剛孵化不久的一齡蟲有點小時不甚了了。

長的快一些的2齡蟲開始有些樣子了,這時群聚在一起還是安全些,反正食物多的是。

回想去年年底時第一次上山尋蟲晚了很多,看到的是已經亭亭玉立的模樣,一片青剛櫟葉片已經容納不下太多食客,是開始各自分家獨立生活的時候。

這時幼蟲也從葉下轉到葉上休息進食,停棲在中脈的幼蟲利用身上放射狀的棘刺,巧妙地與葉片葉脈融合為一。

       

隨著體型變大身上的顏色也逐漸顯現,開始有紫紅色的斑點。

 

身體的局部特寫。

 

整個冬天他們並不會像大紫蛺蝶幼蟲那樣躲在落葉堆中休眠,仍然會非常緩慢的進食、蛻皮、成長。

直到翌年的四月才完成終齡,龐大的身軀佔滿整個葉面,蓄積了整個冬天的能量即將進入另一個階段。

化蛹。脫掉一身的炫麗彩衣還原樸素模樣。

     

今年的夏天忙著帶中蜂騎自行車環島、忙著各式各樣的暑期兒童營,一直找不到空閒上山好好拍攝牠們,看來又得等明年了。




相關文章:

回春 - 紅星斑蛺蝶幼蟲復甦了


延伸閱讀:

台灣綠蛺蝶 - 蝴蝶生態面面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