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至2007年初的兩個月,我密集造訪了這個位於彰濱工業區內的新月形沙灘,一個叫做肉粽角的地方。巨大的風車機組矗立在強烈的東北季風中,彷彿沙場上揮舞著劍戟的士兵,那景象荒涼而詭異,我望著灰濁逐漸上漲的潮水,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這個地方其實並不難找,從新竹沿著二高南下,過了清水不久每隔一段距離,就可以看見路旁的巨大指標,連著線引導著你向目的地前進。



這些如同臍帶的高壓電塔連接著城市與發電廠,隨著它們的身影越加龐大,我也漸漸接近目的地。



台中火力發電廠於1987年在此興建完成,從此大肚溪口北側多了一座面積281公頃的顯眼地標,為中部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豐沛的電力;但從此之後,大肚溪口也少了3000隻的大杓鷸,和無數在此度冬過境的水鳥,候鳥天堂的好景一去不返。抽砂填海造就新的海埔地是當時的思維,也因此改變了台中彰化的海岸線。



為了保護與海爭得的土地,我們需要強壯的衛兵,「肉粽」於是產生,那是工程人員對水泥消波塊的暱稱,大量的製造向海洋投擲,我們創造了人定勝天的海岸線。不過當我循著工業區內的路標來到肉粽角時,倒是沒有看見整排連綿不斷的水泥塊,僅在路邊看見這塊如墓誌銘一般的東西。



一條凸堤長長地刺向海中,圈圍起一大片如新月的沙灘,沙灘對面是另一個海岸線的新地標 ─ 風車機組。





潮間帶上還未被潮水淹沒的是棋盤式的蚵架,一塊塊地散佈在海田裡,對應著現代化的風機,乍看之下有種超現實的感覺,不過去了幾次之後也慢慢習慣了。去肉粽角為了什麼?當然不是為了看水泥消波塊和風機而去,這兩種在新竹甚或全島的海邊其實非常普遍。

我是因為大杓鷸而去的。



自從大肚溪口北邊的溼地因為興建火力發電廠被破壞之後,水鳥們遂向南遷移新的棲息與覓食之地。剛開始時先遷至南案的伸港地區,後來高壓電塔的逐漸設立迫使他們再往南移,於是更南邊的崙尾縣西一帶就成了新的落角之處,也就是俗稱的肉粽角海灘。




不過這兒的潮間帶很大,只有漲潮時水鳥才會開始聚集。





最先飛抵的通常是小型的鷸鴴科水鳥,牠們成百來隻的小群陸續由西邊的工業區切入肉粽角沙灘。





接著才是大杓鷸和中型的水鳥進駐。





12月底的頭幾次造訪還有觀察到大型的鷗科水鳥混居其中。



根據蔡嘉楊博士的研究:「大杓鷸在彰化大肚溪口和彰濱工業區一帶曾經有三千多隻的記錄。」不過這已經是1980年之前的事
1984年到1992年之間大杓鷸在大肚溪口南岸的伸港區活動,主要群集的數量大約九百到一千二百隻左右,其他較小的群集也有數十隻到上百隻左右,族群總數量大約可達兩千隻。

之後數量一路下滑,至今在肉粽較地區的大杓鷸只剩下約600-700隻





不到30年間大杓鷸數量只剩下1/5,環境變化之大令人擔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