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寮即使去了很多次,但每次再去總能發現一些新東西,尤其是帶著小朋友做自然觀察和體驗時。他們的身高比我們更貼近土地,他們的心靈也更簡單純淨,一些微小不起眼的昆蟲,躲在隱晦幽微的地方,也能讓他們找到。一旦有人發出驚呼,大家立刻都湊攏上來,一雙雙小眼睛閃著光,自然的奧秘於焉展開,正在成長的小手往前伸著,迫不及待想要探索這廣闊的世界,而我,是個引路的人。



我所要做的很簡單,帶領他們在適當的季節到達適當的地方,然後提醒他們慢慢來。小朋友到了野外就像是放出閘籠的猛虎,精力充沛地向前衝。他們有對自然的好奇心,我們有對自然的知識,而知識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也能限制他們的創造力,所以得小心先後順序。感覺體驗先建立聯結,然後傳授獲得的知識才是有背景的,否則跟在家裡看Discovery頻道有什麼兩樣?



上週的六寮天氣不錯,因為避風的關係蝴蝶還不少,我注意到出現了許多的單帶蛺蝶。牠們停在產業道路的林緣吸水,飛飛停停,也彷彿在尋找什麼?



偶而張開翅膀露出背面的一字橫紋,像是享受秋日陽光舒爽之後的微笑,這是隻雄蝶。



六寮步道入口處的山壁長著許多蝴蝶的食草,其中一種蔓性的植物叫做「玉葉金花」,多美的名字。想像中這種植物應該雍容華貴、珠光燦爛才對,其實樸素的很,金花尚未盛開時,玉葉常常令人混淆,我就花了許久才勉強記住,但過一陣子沒看又忘了。玉葉金花正是單帶蛺蝶幼蟲的食草,當天運氣好發現了一隻。



這已經是一隻終齡幼蟲,背中部上方有一塊黑斑,腹足是淺黃色綠色的身體上長滿了如珊瑚一般的紅色短刺,稍有驚動會將頭後縮身體弓起,等到安全了才會繼續享用玉葉大餐。必須等這時候才能清楚觀察到牠的頭部,頭部為棕紅色圓盤狀有肉刺像不像一隻舞獅面具。



隔天早上再去,時間寬裕些可以仔細觀察,靜下來之後一些小貝比也現身了。





初齡和二三齡的幼蟲身體如枯枝班顏色,牠們會將葉尖吃空留下葉脈,並且會將糞便聚集在通路口上,某種防禦的策略吧,但不知是防禦何種天敵?



或者是一種隱藏的策略,透光會看的清楚些。



有時在野外無法做細微長時間的觀察,必須移至室內,比如這隻單帶終齡幼蟲的體色變化。





帶回家的隔天起床便看見,單帶蛺蝶終齡幼蟲背部由綠色轉為棕色,體側為深咖啡色,腹足、尾足一帶為白色,狀似白霉斑;所有身上的肉刺為白或淺黃色,有如枯死的珊瑚,身體弓成p形,模樣詭異,好像死了一般。再隔一天就進入前蛹狀態,令我想起一句詩「蠟炬成灰淚始乾」。





蛹的正面和剪影。



即將羽化的蛹已經可以看見深色翅脈。



去年暑假在埔里眉溪流域拍的,這裡曾經是台灣蝴蝶的重要棲地,或者說是產地,如今只剩土石肆虐,不復當年彩蝶滿天的景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